自2014年11月17日開通滬港通股票交易後,內地基金對港股投資的格局發生很大的變化,不足3年間,港股出現“資金牛-閃電熊-估值牛”行情,部分先行的內地資金率先通過新通路投資港股,在香港市場斬獲不小的成績。
A股、H股同時上市的上市公司共95只。據Wind資料統計顯示,截至6月23日,93家上市公司A股出現溢價,占比97.89%,僅2家上市公司出現折價。
H股以其成熟的資本市場環境,吸引了很多基本面好、優質大公司進駐。而這些優質大公司被內地資金密切跟踪。據Wind資料統計顯示,在機構投資者一季報中,H股大盤股是機構投資者的重倉股,持股行業主要分佈在房地產、金融、互聯網、電力設備,包括長和、友邦保險、滙豐控股、騰訊控股、電能實業等個股。
而從H股持股情况來看,港股特色行業受到重視,青睞博彩、特色金融服務行業,包括金沙中國有限公司、香港交易所等。統計資料發現,以公佈了一季報的公募基金進行分析,重倉騰訊控股的基金產品達22只,占比四成。
以往公募基金的港股投資主要通過QDII通路“出海”,但自2015年一季度以來,再無基金公司獲得新增QDII額度,滬港通及深港通的開行,為有意佈局港股的公募基金,增添了一條很好的通道。
原文網址:http://fund.eastmoney.com/news/1593,20170626750027022.html